《法顯》

第一幕
公元五世紀初,東晉高僧法顯自西方天竺國求經歸來。途中,所乘海船被風暴吹至太平洋群島。一日,蘇門答臘港一只大船即將起航,前往遙遠的中國。船主折服于法顯大德與佛法莊嚴,盛情邀請法顯連同所帶經卷一同乘船返回中原。
即將登船之際,卻遭船長和當地土著水手的反對,他們擔心法顯和所帶的陌生宗教的經卷,會給航海帶來厄運。在船主的堅持下,法顯終于登船。大船升帆起航,駛向廣闊的太平洋。

第二幕
船在萬頃碧波中航行。望著身后歷盡千辛萬苦取得的佛法真經,法顯憶起幼年出家、壯年修行、直到遲暮之年發愿取經的人生歷程。大海變幻無常、風暴突至,
船在洶涌的浪濤中劇烈搖蕩。為保船只不會傾覆,船長下令將一切多余重物扔進大海。當水手們想要搬動佛經時,法顯一反慣常的慈祥平和,他神色嚴厲、凜然
拒絕別人靠近經卷。大船終于度過險惡,一切歸于風平浪靜。但更兇險的情形出現在法顯面前,水手們將風暴來臨歸咎于法顯的存在,要把法顯直接扔進大海。
萬分危機中,船主拼死救出法顯,逃進船艙。
船在洶涌的浪濤中劇烈搖蕩。為保船只不會傾覆,船長下令將一切多余重物扔進大海。當水手們想要搬動佛經時,法顯一反慣常的慈祥平和,他神色嚴厲、凜然
拒絕別人靠近經卷。大船終于度過險惡,一切歸于風平浪靜。但更兇險的情形出現在法顯面前,水手們將風暴來臨歸咎于法顯的存在,要把法顯直接扔進大海。
萬分危機中,船主拼死救出法顯,逃進船艙。

第三幕
船艙里,面對險惡的事態,船主和同情法顯的水手神情黯淡,感到前途渺茫。法顯則氣定神寧、泰然處之。他在狹小的空間里,向船長等人們講述著佛經奧義、描繪著中原文明。大師的般若思維,言語精湛、引人入勝,竟讓聽者忘卻了眼前的困難處境。人們跟隨法顯的講述,進入一個又一個博大神奇的絢麗畫卷中。

第四幕
甲板上,幾近絕望的水手們在干渴饑餓中苦苦掙扎。經歷風暴、失卻航向,船已在海上漂泊了幾十天,生命到了最后時刻。生死存亡之際,高僧法顯以超凡的精神、慈悲的心懷和強大的意志,支撐起全船人的生存信念。
人們拋卻過往一切隔閡,聚集在大師身邊頑強地堅持著。在他們的前方,在天海交接的地方,中國山東半島的青島海岸與嶗山正出現在地平線上。
人們拋卻過往一切隔閡,聚集在大師身邊頑強地堅持著。在他們的前方,在天海交接的地方,中國山東半島的青島海岸與嶗山正出現在地平線上。







